今年3月汽車市場創單月銷售紀錄,同比增長24.71%。其中,乘用車銷售70.05萬輛,同比增23.55%;商用車銷售35.61萬輛,同比增27.05%。 汽車業盈利狀況良好。今年前2月,汽車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7.48%,利潤總額增長30.45%,顯示盈利能力提升、行業運行態勢良好。 汽車股整體表現落后于大盤、估值偏低。我們認為汽車行業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維持對行業“推薦”評級,認為行業深度調整將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 3月汽車銷量創單月銷售紀錄 今年3月份,全國銷售汽車105.66萬輛,同比增長24.71%,汽車市場整體狀況依然良好,需求依然旺盛。乘用車銷售70.05萬輛,同比增長23.55%;商用車銷售35.61萬輛,同比增長27.05%。從同比數據看,商用車繼續保持相對更高的增速。 同時,乘用車中SUV銷售4.34萬輛,3月同比增幅48.39%,增速進一步提高。3月轎車銷售51.57萬輛,繼續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MPV一季度同比增速3.86%,依然是增速的乘用車行業。交叉型乘用車3月同比增長回暖,較上月增速有所加快,一季度銷量同比增加10%。一季度五大汽車集團乘用車合計銷量同比增長25.87%,高出乘用車行業近5.46個百分點,顯示主流乘用車制造商經營形勢良好。其中一汽集團和長安集團增長尤其明顯。 3月上海私車牌照拍賣結果顯示,上海私車牌照平均中標價為32169元,較1月私車牌照拍賣平均中標價上漲近1萬元,但較2007年私車牌照的平均中標價已有明顯下降。牌照中標價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地方政府調控措施產生成效,另一方面也可能與轎車消費有所降溫有關。 影響行業利潤的因素分析 4月是上市公司披露年報的高峰期,及時跟蹤分析相關公司年報是分析師的重要工作,分析師在前期預測業績是否與實際相符也是體現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但遺憾的是,在部分汽車行業分析師的年報點評報告中,我們發現有很多類似“業績低于預期”的文字。我們認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業績低于預期”實際上是分析師預測偏差的一種隱諱的表達方式。因為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客觀的,而分析師預期是主觀的?!皹I績低于預期”無異于說客觀不符合主觀。我們建議,分析師預測出現判斷偏差時,以“預期高于業績”來表述可能顯得更為客觀和謙遜。 如果進一步分析預測出現偏差的原因,個人認為,汽車行業特有的波動性加大預測判斷的難度。從利潤表可以看出,引起利潤變化的因素較多。我們分別從兩個角度看利潤的變化。其一,從利潤表的構成和計算步驟看,汽車企業銷量與收入相對較好判斷,預測值與實際數相差不大;引起成本變動幅度較大的原因有新車上市初期單車成本變化較大。隨著產銷量增長導致的規模效應,單車成本趨于下降;統計顯示,汽車企業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合計在10%左右。其中,營業費用受市場產銷形勢的影響較大,即市場銷售形勢好時營業費率低,市場銷售困難時廠商向經銷商的返傭、促銷費用較大;新車上市初期營業費用較高;部分汽車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例高,該部分收益波動大且較難把握。其二,從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看,轎車價格體系不穩定,價格體系不僅在廠商鏈條最薄弱的環節斷裂,優勢廠商也常常以價格武器先發制人。我們發現,一些轎車廠商的價格策略難以用理性的理由來解釋分析。整車廠產品降價導致收入和毛利率的下降,但近年來這種因素影響趨小。此外,通常每年整車廠還會向零部件供應商提出降價要求,降幅在2%左右,反映為整車廠的成本下降、毛利上升。對零部件企業來看,則是收入和毛利下降;轎車廠商經常需要推出新車型以吸引消費者,投資規模較大。按照新財務制度,投資的一部分以費用化的形式影響當期業績,其余部分資本化,以折舊、攤銷形式影響制造費用。我們發現,企業在資本化與費用化的處理上靈活性較大。投資對財務費用影響較大,特別是以銀行貸款進行項目建設的公司。利用國產設備投資可以抵免所得稅,公司實際稅負低于名義稅率。 總體來看,汽車行業高投入、重資產、規模效應明顯的特性造成了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的波動,也是影響分析師預測準確性的主要原因。我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盡力提高預測水平,盡量少出現類似“業績低于預期”的文字。